地方人大: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日期:2023/9/7 9:36:00 来源:中国人大网  点击:906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地方各级人大围绕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紧锣密鼓开展立法修法、监督、代表等工作,扛起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法治根基

创新之路,法治护航。北京,凭借其深厚的科研基础、海量的科技创新产业、精准的城市战略定位以及国内国际交往优势,向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稳步迈进。护航科创中心建设的北京地方性法规项目有望在2023年取得立法进展。根据北京市立法工作安排,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会同相关部门起草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于2023年7月24日至8月22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22年11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条例共九章五十八条,立足北京数字经济资源禀赋、积极回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从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产业、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再到强化数字经济安全和保障措施,条例将北京行之有效的经验上升为地方立法,为北京市加快推进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提供充分的法治保障。该条例已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2022年5月,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河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该条例已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出台填补了河北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法规空白,标志着河北新兴领域立法工作迈出新步伐、开辟新篇章。条例聚焦数字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等重点问题进行立法设计,力求打造河北特色。

为了共同建设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为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增添新动能,该条例首次在数字经济地方性法规中专设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一章。立足河北“三区一基地”建设功能定位,一是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数据协同;二是推动产业协同;三是推动科技、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领域协同;四是推动雄安新区先行。

一键启动操作几公里外的百吨以上的煤机挥臂工作,一张图表为企业绘制精准画像分析经营盈亏……2022年12月,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山西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该条例已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山西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条例立足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最大省情,在优势领域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形成领先优势。比如,第二十八条明确要围绕煤炭、焦化、煤化工、钢铁、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推广数字技术融合应用,提升工业企业数字化水平。

2023年4月4日,《吉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经吉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修订通过。条例已自2023年5月4日起施行。在调动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上,此次新修订的条例有许多突破性的规定。

建立与科技强省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稳定支持基础研究投入机制,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获得的收益用于奖励研发团队的比例不低于70%……2023年3月1日,新修订的《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开始实施。条例细化落实了科技创新在推进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总体要求、自主创新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中的具体举措、科技人才在激发创新活力中的关键作用、体制机制在推动科技创新中的保障功能。

2022年5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江苏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该条例已于2022年8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出台是破解数字经济发展痛点、难点问题的迫切需要。条例共9章85条,包括数字技术创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数据利用和保护等内容,旨在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发展,为做强数字经济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科学普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2023年5月26日,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条例已自7月1日起施行。条例将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指示精神贯穿始终,将“坚持科普与科技创新并重”在条例中明确规定,强调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加快相关立法修法进程,制定《安徽省大数据发展条例》、《安徽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条例》,修订《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合肥、淮南两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科技创新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这些地方性法规的出台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安徽省科技创新法治保障。

2023年5月,江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对《江西省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修订草案)》进行一审,并将修订草案及其说明全文公布,公开征求意见。

2022年7月,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河南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在国内首次为一家新型研发机构量身立法。2022年11月,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河南省中原科技城总体规划管理条例》,为一座科技城的规划立法。两部条例明确规定,省科学院设立理事会,实行院长负责制;中原科技城将科研产业用地列入强制性内容,禁止擅自改变科研产业用地性质。

2023年7月召开的湖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了《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草案)》。草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出建立健全科技企业培育体系,完善企业创新成长链,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优化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引导扶持制度。

审议时,有的常委会委员表示,高度重视和积极谋划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科技研究水平,应进一步明确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性措施。有的委员建议,加强产学研对接,加快大专院校、研究院所科技成果在湖北的转化。

7月3日,广东省科技厅官网发布《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条例提出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强化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建设更高水平科技创新强省。

监督助推科技创新行稳致远

2023年,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科学技术进步法执法检查方案安排,吉林、上海、江苏、山东、广东、甘肃等6省(市)人大常委会同步对本行政区域内科学技术进步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北京在数字经济发展上超前谋划、先行先试、高标准建设,是全球数字经济资源禀赋最充裕、发展条件最优越的城市之一。北京市积极探索数字经济发展模式,以《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贯彻实施为牵引,健全数字经济治理体系。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于2023年4月下旬开始对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本次专项监督重点围绕人工智能、算力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开展。

4月24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情况报告工作启动会召开。据悉,市人大常委会将结合市人代会上代表提出的议案关注的重点问题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情况开展监督工作,深入相关区、重点企业开展调研。2023年11月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还将听取和审议市政府的相关工作情况报告。

2023年5月,辽宁省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省委部署,围绕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制定《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的意见》,确定11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为辽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提供法治保障。

依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分别检查《辽宁省绿色建筑条例》《辽宁省大数据发展条例》的贯彻实施情况,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报告,开展辽宁省航空产业发展情况专题调研,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辽宁省旅游业发展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

上海正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2023年7月25日,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本市开展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科技自立自强能力综合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7位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门委员会委员分别就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财政科研经费改革、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询问。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教委、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国资委、上海科创办等14个部门负责人到会应询。

“在前期调研中,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反映较多的问题是科研经费的使用,如何进一步为科研经费使用放权松绑?”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王莲华提问。上海市财政局局长王华杰表示,上海市围绕贯彻落实《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等法律法规,先后出台了若干配套政策,还制定了《上海市财政科研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进一步扩大了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使用权。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阎锐询问:“本市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发展上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一定程度存在双向链接‘两张皮’现象,请问该如何破题。”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宏韬坦言,目前上海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还不充分。在他看来,解决创新链和产业链“两张皮”,关键就是要解决不同利益主体共同发展中的资源配置的问题,包括信息的对称、利益的分享等。下一步要优化产业创新生态,打造创新联合体,尤其是在当前产业链卡脖子的关键环节,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创新型省份建设是安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23年7月,安徽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从严格落实法律法规角度,全面摸排把脉安徽省科技创新工作,依法助力推动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

此次执法检查,安徽省人大常委会2个执法检查组分赴合肥、蚌埠、芜湖、安庆4个市开展检查,并委托淮北等8个市人大常委会进行执法检查,全面掌握科技进步“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近年来,安徽全省上下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大局的核心位置,认真贯彻落实“一法一条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实力大幅增强。

2023年7月24日,甘肃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甘肃省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2022年7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甘肃省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甘肃省成为全国23个获批国家级自创区的省份中,第10个专门出台地方性法规的省份。该条例从管理体制、人才支撑等8个方面,以法规形式优化创新发展环境,规范、服务和保障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出台支持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甘肃省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等重大政策措施,为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提供法治保障。兰州白银两市分别围绕土地利用、人才激励、招商引资等领域,建立完善配套创新政策体系。

据悉,目前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推动建成甘肃省同位素实验室、超高温钍基熔盐泵试验平台、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目前,区内集聚了全省近41%的高新技术企业、29%的战略性新型骨干企业和41%的上市企业。

2023年4月,厦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科技创新若干规定》贯彻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询问。该规定是厦门市特区立法的一部重要法规,也是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据。规定的出台强化了科技创新在发展大局中的核心地位,激发了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为厦门市打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重要保障。厦门市各区各开发区、市政府相关部门以此次执法检查为契机,持续深入落实规定,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工作。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规定实施一年多来取得的成效表示充分肯定,认为法规的各项制度贯彻良好,厦门科技创新工作有了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科技创新统筹机制不断完善,战略力量不断强化,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才服务保障机制不断健全,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愈加浓厚,涌现了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

代表建言为科技进步凝聚智慧力量

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如何展示创新之力,如何赋能市民生活?2023年5月11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调研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体验馆,同时举行城市数字化转型专题调研代表建议督办会。市政府办公厅、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委、市委网信办等与市人大代表面对面座谈,市人大常委会就相关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情况进行督办。

“城市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各个领域、产业和行业的跨专业复合型数字化人才。”上海市人大代表马瑜关注到了数字化人才的供给问题。

2022年起实施的《上海市数据条例》明确,上海市鼓励各区、各部门、各企业事业单位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上海市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已于2022年就组织开展试点首席数据官制度。2023年,将以办理代表建议为契机,加快推动市通信管理局在电信和互联网行业启动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扩大试点成效。

“‘老字号’在城市数字化转型领域大有可为。”上海市人大代表朱光表示,上海的老字号是曾经的潮牌,如今经营团队和客户群老化,亟待实施年轻化战略。

近年来,“国潮”成为老字号的新代名词,获得了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比如大白兔携手SK-II推出2023年兔年新年限定版神仙水、朵云轩与野兽派合作推出香氛,白象电池联合冠生园推出蓄能压缩饼干礼盒,老凤祥联名迪斯尼推出公主系列饰品,被年轻消费者“种草”。

朱光认为,老字号的转型要踏上数字化快车,比如老字号可以做成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生活消费场景全覆盖,打造老字号国潮生活节。建议设立老字号数字文创实验室,给予政策奖励,加强老字号与民营企业合作,从品牌形象、经营机制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推动其年轻化。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表示,已设立老字号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老字号推出新品新店,实施数字化转型,通过品牌资金、文创资金等给予支持。2022年度,老字号专项资金支持了15个创新发展项目,涵盖了老牌新品、老牌新店、宣传推广、跨界合作等。

2023年6月8日,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建议督办组赴株洲市牵头督办“推进数字经济建设”类重点处理建议。今年省人代会期间,株洲代表团提出的全团建议“关于支持株洲北斗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建议”被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确定为“推进数字经济建设”类重点处理建议,由省人大财经委对口督办,省工信厅主办,省发改委、省科技厅会办。

建议督办组指出,北斗系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动北斗产业加快发展。要进一步明晰北斗产业园定位,精准施策,科学分析产业链条,立足现有基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扬长避短;在明确主攻方向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推动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吃透国家政策,研究发展趋势,努力成为北斗产业领域的行家里手;大胆规划、小心实施,在北斗产业规模化应用等方面积极探索,干出成效。省直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给予北斗产业发展更多关心指导,推动代表建议办理落地落实。

近年来,地方各级人大在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举措不断,亮点多多,成果颇丰。在法治护佑下,中国科技创新旋律将越来越激昂,中国科技创新成果将越来越丰硕,科技事业发展将大有可为,并将全方位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中国人大》见习记者 江珊 全媒体记者 王萍)

 

 

共0条评论

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