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说变化丨发窝乡:集镇美了 民心聚了

作者:刘晓鹏 日期:2023/11/17 来源:武定县人大常委会 点击:170 

从武定县城乘车出发,沿着北面的通乡道路大概一个小时左右便可到达发窝乡境内。还在南面的街头,鳞次栉比的青瓦红墙美得格外显眼,干净整洁的街道横穿南北,智能化和民族团结氛围浓郁的广场熙熙攘攘,处处散发着“魅力彝乡·生态发窝”乡土气息。

近年来,随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发窝乡以“五大振兴”为抓手,一幅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一度时期贫困、拥堵、脏乱、破败等等给予发窝的代名词已一去不返。

发窝乡成为全州首个电网入地的乡镇。集镇所在地作为乡镇核心区域,集镇的形象面貌一定程度能够折射出一个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文化文明的程度。发窝乡以打造“新型集镇、绿美乡镇”为宗旨,通过党委、政府的积极努力,全乡各界人士的积极支持配合,县乡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发窝乡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投资520万元,实现了楚雄州首个实现集镇电网入地的乡镇,极大地改善了集镇面貌。原来墙面、空中交织的架空线路存在安全隐患、影响美观,现在通过实施电网入地后,隐患解决了,街道美观了,供电更安全可靠了。

村民议事长廊也成为集镇靓丽的风景线了。原来这块地方被私人强行占有并搭上彩钢瓦房,地面附着物杂乱无章,成为整个集镇卫生整治的重点和难点。人大代表李红坤、李晓娟2名同志积极向乡党委提出意见建议“希望通过乡村两级努力,即村上协调场地,乡上争取项目,帮我们就地临街建个议事长廊,方便群众休息议事活动的地方”。通过村党总支书记、乡人大代表李红坤牵头,乡司法、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等部门多次深入强占地块的农户家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说服强占地块的主人自行拆除了彩钢瓦房。乡人民政府积极采纳建议,多方争取资金,投资50万元的议事长廊半月内拔地而起,方便了群众,卫生了集镇,议事“小场景”撬动民生“大幸福”。

原来杂乱摆开的凉粉摊现在生意更好了。以前过往的行人很少在发窝的凉粉摊品尝小吃,这里摆设杂乱,苍蝇临桌比比皆是,风一吹,卷起的沙子有意无意落在小吃上,常常遭路人吐槽反感,在整治管理的过程中还频频发生口角争端,甚是大煞风景。发窝乡以问题为导向,认真听取凉粉摊主的意见建议,通过整合乡上资金,筹资10万元帮助摊主建成8个清洁美观凉粉摊。现在的发窝“凉粉摊”不仅来客络绎不绝,更是成为发窝集镇乱摆摊位整治的模范。

我们的民族文化广场越来越有城市感了。脱贫攻坚加上疫情三年,我们发窝多年没有举办“六月六”民族传统文化体育节了,恍如隔世。今年“六月六”,发窝可谓在微信圈、抖音、头条等自媒体火了一把。火的不只是传统节日各项活动的如期开展,还有乡民族文化广场极具现代智能化的电子大屏以及夜幕将领时广大群众聚集在广场时的灯火辉煌和自娱自乐的陶醉场景,更有象征民族团结的篝火盆和自动升旗杆随时可以供群众体验的升旗仪式等等。民族文化广场自建设以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积极争取下,累计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广场功能日趋完善,显得庄重大气,无不体现着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的氛围,提高了发窝集镇的品味。

今天的发窝乡集镇美了,民心聚了,生活和工作在发窝乡心情更愉悦了,幸福指数更高了,烟火气更弄浓了。

 

 

共0条评论

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