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谋求“共赢”的代表建议——记云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梁文林

作者:唐金龙 日期:2020/6/1 9:51:00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3888 

 

五月的云南昆明,花草芳菲,绿荫匝道。2020512日下午,艳阳下的昆明海埂会堂红旗飘飘,气氛热烈,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这里隆重举行。报告大厅座无虚席,庄严肃穆,大会执行主席陈豪正主持会议:“现在表决《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草案)》,请按表决器……”  

他的建议得到法律支持

云南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表决中,梁文林代表的心情格外激动,他果断按下“赞成”键。在20181月召开的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梁文林代表书面提交了《关于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支持力度的建议》,他在建议中提出:一是不断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二是加大对各类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力度。《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颁布实施后,梁文林代表提出的这两条建议的进一步办理就有了实实在在的法律依据。

《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第二章第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第六章第五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省级财政应当完善能源节约和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和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分配、监督和绩效评价机制。

《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的制定和实施,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方针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见证这一地方性法规顺利获得通过的梁文林代表,激动之余深感欣慰,他勤勉履职提出的《关于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支持力度的建议》将在《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的保障下生根、开花、结果,不断惠及秀美山川和云南人民。

勤勉履职问计于民

20161月,梁文林从楚雄州委组织部调双柏县任职,同月在双柏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当选为双柏县人民政府县长。20173月在楚雄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云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双柏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同时也是红河源头的重要生态屏障,是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属于云南省21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十分繁重。

为了不负百姓重托,大力实施生态优先战略,以此为抓手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切实谋利于民造福于民,肩负人大代表和县长双重职责的梁文林多次深入到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恐龙河、白竹山州级自然保护区等地开展专题调研,还通过报刊、电视、手机等媒体了解云南省其他地方甚至全国一些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他明显感觉到,云南作为国家扶贫开发的主战场,部分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由于开发时间晚、力度不大,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青山绿水随处可见,多数地区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而当地一些老百姓却只能望着眼前生生不息的青山绿水、茫茫林海叹息、摇头。

梁文林到双柏县鄂嘉镇调研时,一位姓王的村民向他诉苦:“生态保护得好有什么用,青山绿水又换不来钱变不成粮”。参与调研的镇干部进一步介绍说:“鄂嘉镇境内的礼社江、石羊江等河谷区域是绿孔雀的分布区及栖息地,全镇被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恐龙河自然保护区团团包围,有5个村社区5个自然村80户人家283人,祖祖辈辈在保护区范围内生产生活。这里的生态环境的确保护得很好,但保护生态就不能搞矿产水电等项目开发。如何解决群众脱贫致富建小康的问题成为党和政府的‘老大难’。”

梁文林就生态环境保护与脱贫致富如何实现共赢广泛听取基层的意见建议。他在双柏县大麦镇、爱尼山乡等地调研时问及共赢之策,干部群众纷纷建言、踊跃献计。

有村干部说:“可种植适宜的经济林木,既丰富了山川植被,又搞活了实体经济;可发展乡村旅游,让绿水青山的自然美景和“天然氧吧”款待游客,让旅游消费为生态建设和群众致富提供资金。这样更能调动我们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和决战脱贫、决胜小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行调研的财政局局长牛泽华颇有想法:“不管怎么说,加强环境保护、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决战脱贫决胜小康都需要足够的本钱,国家每年投入了大量的扶贫资金,但生态建设方面的经费投入稍显不足。一些地方尝试过让生态受益地区反哺生态保护地,取得一定成效;如果采取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办法,对实现‘共赢’应该会更好,还能在实现‘共赢’的同时增强‘共赢’的造血功能。这样的话,‘共赢’的效益就可以惠及社会贡献国家,生态永续保护和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更加鼓舞人心。”

梁文林代表通过走访调研,思路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坚定,他深切地认识到:“只有生态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才能实现共赢;产业化可以向青山要钱,谋求经济效益,生态化可以涵养金山,更好地保护环境。这样做还有利于推进共赢可持续发展。

反映民意回应民声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实地调研中,梁文林对毛主席的这句话有着更深刻的体会。他放眼全国各地,立足云南实际,汇集百姓意愿,提炼群众心声,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总书记考察云南时重要讲话精神的感悟,在云南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支持力度的建议》。他在建议中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总结以往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条坚持’,其中就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强调重点生态功能区要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点。云南是国家扶贫开发的主战场,部分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由于开发时间晚、力度不大,都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多数地区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而这些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而繁重,要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压力较大。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支持力度,有利于这些地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冲突的问题。建议省人民政府不断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议加大对各类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建设力度,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巩固生态安全屏障,合理发展经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此建议忠实表达民意,切实反映民声,是实现“共赢”的良策,因而受到广泛关注,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将其列为2018年度重点建议交由省财政厅、省环境保护厅办理。省级财政在2013年至2017年补助规模年均增幅14%的基础上,2018年向全省各地下达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64.03亿元,增幅达到24%,为云南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18716日,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和财政厅在对梁文林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支持力度的建议》办理的答复中说:“我们将联合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做好省以下生态环境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明确各级政府财政事权范围及支出责任承担比例,适度加大省级事权及支出责任,对生态外溢性较强地区给予更多支持和照顾,使地方生态环保事权和支出责任、财力水平相适应;进一步加大资金统筹力度,持续增加生态保护投入,在分配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时,充分考虑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继续加大资金倾斜力度,并制定目标任务、落实相应措施予以推动实施。”

梁文林告诉笔者:“在省人大常委会的高位推动下,省财政厅、省环境保护厅积极作为,联合印发《云南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对全省所辖129个县(市、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年度变化统一进行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省财政厅实施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依据。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了符合云南省情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考核体系,实现了对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全覆盖的生态环境质量年度动态监测、评价和考核。近年来,省政府不断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就拿双柏县来说,得到的生态转移支付资金从2017年的6526万元增加到了2019年的7703万元。”

追求“共赢”的双柏实践

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州委州政府和中共双柏县委的领导下,梁文林代表积极作为,全县人民将“绿水青山”作为可持续发展、成就“金山银山”的最大本钱,走出一条富有双柏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子。

——贫困群众变成“护林员”。地处哀牢山东麓的双柏县鄂嘉镇,脱贫致富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为抢救性保护元江中上游的礼社江、石羊江河谷区域分布的绿孔雀等物种,当地党委政府引导群众转变种植结构,学习种植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并不断加大对这些地区的生态转移补助力度,把当地贫困群众变成“生态护林员”,既让群众增收致富,也保护了野生动物。

2019年,鄂嘉镇共补偿兑现农户野生动物肇事资金26.29万元,有效解决了野生动物肇事给农户生产生活带来的困难,也提高了农户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鄂嘉镇从新树、平掌等5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招聘护林员104名,每年由财政支付工资100多万元。护林员王贵祥是平掌村委会大平滩村村民,他家里有4口人,2019年经济收入5.58万元(生态护林员工资1.56万元,其他转移性收入4万多元),通过生态护林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

——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双柏县的独特优势,全县林地面积达502.49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86.01%。近年来,双柏县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探索“生态+绿色+重点产业”的发展模式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种植、养殖、林下经济产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

热浪滚滚的大麦地镇普龙社区三江葡萄庄园有限公司种植基地,连片开发的葡萄园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据当地果农张伟介绍,该基地出手的拳头产品“阳光玫瑰”,“一级果市场售价100多元1串,1串重约700克,平均1颗葡萄价值为23元”。

放眼绿荫蓊郁的爱尼山乡六合滇重楼种植基地,一片片重楼招人喜爱。近年来,依托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林地资源,当地在“发展地道药材,建设云药之乡”上下功夫,采取“政府引领、合作社带动、党总支搭台、基地示范、群众参与”的方式,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种黄精收黄金,种重楼住高楼,种续断穷根断”已成为爱尼山乡村民的顺口溜。

绿汁江两岸的荒山、荒坡上,成片的澳洲茶树和南岭黄檀茁壮成长。这些地区生态条件差,造林困难,尝试种植相宜的南岭黄檀、澳洲茶树,既增加造林面积,改善生态环境,还产生经济效益。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杨辉告诉笔者:“我们与楚雄德尔思紫胶有限公司和森美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户在为公司发展提供充足的生产原料的同时,也实现增收致富。全县已种植南岭黄檀1500亩,澳洲茶树3000亩。我们将产业项目同生态建设相结合,注重生态建设产业化,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

——环境整治出实招显实效。楚雄州生态环境局双柏分局局长赵秀梅向笔者介绍说:“20世纪80年代初,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双柏县在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及周边陆续进行了水电开发和矿产开发。而今,为切实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我们县对生态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共退出采探矿权4个、彻底拆除水电站2座、搬迁关停养殖点2个,清理整改小水电站18座,恢复植被132.07亩,绿化造林25.9亩。全县3个自然生态保护区总面积增加到3.12万公顷,由设置保护区时占国土面积的7.5%增加到8%各自然保护区不断提升保护、巡护和监测、管护能力,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生态服务功能持续增强,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呈恢复性增长。2005年查清的39群黑冠长臂猿受到严格保护,种群逐步壮大,分布区域出现扩散态势;通过红外相机持续监测,恐龙河的绿孔雀数量2015年为56只,2016年为79只,2017年为90只以上,2018年为97只以上。目前,全县境内的绿孔雀种群数量在200只以上。”

云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梁文林代表对笔者说:“《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获得通过意义重大。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规范化,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也赋予我们更重的责任。我们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努力追求生态环境保护与脱贫致富获得共赢。双柏县在坚持走生态和产业融合发展、互助发展之路的进程中,将进一步发展壮大生态休闲旅游等产业,不断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互动、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美’和‘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作者单位:《云南人大》杂志社)

 

 

 

共0条评论

已关闭